有网友表示有部分中国游客出门在外,从来不把别国风俗习惯甚至是基本的社会公德当一回事,各种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有喷泉洗脚的,有古迹刻字的,有吃饭脱鞋的甚至还有在歌剧院大声吵架的。
更过分的是,这些不文明游客被“抓现行”之后,往往对自己的错误只字不提,反而大肆煽动民族情绪,高呼什么“外国人欺负中国人”,并因此造成更坏的影响。这让那些遵纪守法的中国游客非常难受,一些国内游客认为这些人就应该上旅游黑名单限制出境游,省得到时候让大家背锅。
那么这个旅游黑名单是什么?它有着怎么样的“威力”呢?
首批旅游“黑户“诞生
其实,旅游黑名单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欧美各国都有类似的情况,而我国则是在2015年开始正式实施。2013年《旅游法》颁布实施后,“文明旅游”至少已经在面上被纳入法律层面,2014年首批黑名单人员“诞生”。
在2014年12月,来自安徽的张姓旅客和来自江苏的王姓旅客乘坐泰国亚洲航空公司航班由曼谷飞往南京。
在就餐时,张某取出自带方便面,要求空服提供热水,空服告知其热水需要收费,张某对此非常不满,随即与空乘人员发生言语冲突,在冲突中张某居然将泡好的方便面泼向空乘,并与王某一同对空乘人员进行了长时间的谩骂和恐吓威胁。
最后,由于张、王二人的过激行为处罚了航空安全法,导致飞机中途返航,落地后二人因寻衅肇事被泰国警方带走。中国方面则将二人正式列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档案(也就是所谓的黑名单),这将会影响到二人的相关征信信息。
目前,随着中国征信系统的逐步完善,个人信用正在成为公民日常生活出行的重要参考,一旦征信出现污点,很可能会直接对出境、出行甚至银行信贷购买房产等造成影响。
对此,民间舆论几乎一面倒的表示出了支持,有人就说:“过去那种什么文明守则、礼仪指南不涉及到任何处罚办法,这些人根本就不在乎也不会去仔细看。但现在有了黑名单和惩罚制度,相信会很大程度上对那些不文明的游客有所震慑。”
不过自从开始实施至今,《黑名单》似乎作用有限,很多游客甚至都不知道在,中国还有这么一个系统。那么纠结是什么原因导致《黑名单》推广不利呢?
宣传力度上有所不足
旅游系统目前对于黑名单没有一个有效统一的宣传口径,而大部分游客对相关的法条规定又不怎么上心,所以除非事情发生到自己头上,否则这个黑名单很难让人有什么存在感。
处罚力度还是偏低
纳入“游客黑名单”的均是相当严重的行为,对于一些随处大小便、摘花等行为,是不太可能会纳入的。即便是纳入了,其处罚也不是很重。据了解,北京的做法是“不良信息将与旅行社以及旅游行业内部共享,旅游企业再根据信息自行制定举措。”除非有重大不良后果,这个信息不向社会公开,也不会向其他部门通报。即使上了名单,过个一两年也就失效了。
这一点我们不去说新加坡的严刑峻法,但至少可以学习一下欧洲同行的经验。
欧洲怎么干
在欧洲,不文明游客上了黑名单之后,将立刻成为全欧各大出入境口岸的重点“关照”对象,犯事者会被“标明挂号”,过境不能走绿色通道,各种盘查检包警犬闻,甚至一些国家还会要求“污点旅客”在境内时必须定时向有关部门申报自己的位置。
以英国鼎鼎大名的足球流氓为例,这些人跟着球队四处征战的同时也经常惹是生非,甚至在一些洲际大赛上经常因为出格行径让英国游客丢尽脸面。于是英国方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别为他们在游客黑名单上增开了“足球流氓人物榜”那些经常惹事或者前科累累的家伙全部上榜,根据犯事情节,他们会被勒令出境期间只能在指定区域活动,晚上必须限时回到酒店等。
如果是特别厉害的惯犯则会受到限制出境处罚,必须通过相关培训和强制社区劳动才能积累“积分”并在一定时间后重新申请。
除此之外,欧洲的游客黑名单罚款也非常严厉,几百上千欧都不叫事,如果造成财产损害或者人员伤害的,那罚款金额就更没边了。总之,罚到你怀疑人生就对了!
日韩的做法
作为成熟的旅游输出大国,我们的邻居日本也非常狠,众所周知,日本人非常讲究礼仪。甭管是真的也好,是虚伪也罢,但出门在外“礼多人不怪”总是对的,不过日本游客在早年可也不怎么安分。大声喧哗、爆买惹事一点也没少干,对此日本政府也是深感为难。于是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就退出了相关的旅游黑名单制度,并配合发布了漫画形式出版的《日本国民海外旅行礼节指南》。
一旦上了黑名单,不但要罚款理赔,更要命的是上榜人很有可能会被日本媒体“曝光”,要知道日本这种高度信用社会有了污点几乎就终身难洗了。
那种森严高压的社会环境下被曝光有不良记录的话下场往往是很惨的。
而韩国更严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韩国开始允许50岁以上的老人自由出国旅游,但所有出国游客要经过“素养教育”且培训合格后才能获得护照。
如今中国人的钱包变得越来越充裕,足迹也开始越走越远,涉外旅游业更是成了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然而一片繁荣之下,我们也应当时刻审视自身,莫要认为“有钱就是爷”,“有钱就真能为所欲为“。